2020年12月24日下午,张家湾设计小镇一片喜庆,创新中心和北京未来设计园一期双双举办开园仪式,将分别吸引科技创新企业和国际设计与文创类企业聚集,打造城市副中心的“高精尖”产业新高地。
创新中心入驻企业现场“炫技”
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成为迅速渗水的海绵生态砖,机械臂灵活摆动成为生产线上的一把好手,能够识别乘客体温、分析车厢拥挤度等情况的地铁AI“监督员”……未来,更多这样的酷炫新科技将在城市副中心张家湾设计小镇诞生。
创新中心开园仪式上,首批入驻企业代表接过了象征入驻的钥匙。这里已经吸引106家城市科技和创新设计企业落户,其中2020年新注册73家,首批入驻办公企业10家,主要集中在5G研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创新设计等领域。“先期具备办公条件的两栋楼宇将于2021年5月前满额入驻。后续随着其他楼宇投用,企业将陆续入驻。”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设计小镇创新中心是中关村管委会和城市副中心联合打造的首个创新设计和城市科技特色产业园,因此,不少优质企业是从中关村吸纳而来。昨天,部分入驻企业代表在现场搭起展示台,各自展示创新“绝活儿”。“您看,这是咱们传统的室外地砖,水倒上去一下就流走了。但如果倒在我们研发的海绵生态砖上,水会被瞬间吸收。”来自北京新城绿源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演示起来。生态砖不仅具备超强渗水性,还是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体现了绿色循环的理念。
城市副中心设计小镇位于张家湾工业区,毗邻城市绿心和环球主题公园,是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而创新中心则位于设计小镇西北部,项目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包括26栋办公及配套楼宇。截至2020年11月底,创新中心注册企业已累计实现税收近2800万元。
铜牛老厂房变活力设计“家园”
距离创新中心不远处,昔日的铜牛老厂房正式变身为活力设计“家园”。昨天,北京未来设计园区一期正式开园,未来设计院、北京城市建筑设计与科技联盟、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士工作室、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智能建筑与建造联合实验室、北京城市学院数字建造实践平台、中央美术学院就业创业孵化中心7家机构揭牌,成为首批入驻机构。
大跨度的空间内,简洁的装修、透亮的玻璃、成排的绿植,一切都是现代化办公空间该有的模样,只有仔细观察头顶的钢梁和立柱,以及门前的大烟囱,才能看到工业历史的痕迹。
这里,曾是北京铜牛厂的老厂区,中国纺织业昔日的一块“金字招牌”。织、染、印、缝、绣……曾经,上百台机器在敞亮的厂区内转动,一件件精工细作的成品内衣从这里诞生。开园仪式上,老式的织布机还被摆了出来,让第一次来这里的人了解它的过去。
2013年,伴随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北京铜牛主动转型,将产业链上的制衣环节外迁,北京只保留研发总部、订制中心等部门。空置下来的旧厂房干什么?2020年,张家湾设计小镇启动区综合规划实施方案完成,昔日铜牛厂确定升级为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其中,一期改造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包括原成衣车间、食堂、办公楼。
“共享办公大厅就是原成衣车间,所有钢结构都是旧材料,只是在局部做了加固。车间穹顶两侧还特别设计了两个‘牛角’,以纪念老‘铜牛’的历史。”施工方负责人孙博介绍,不搞大拆大建,尊重现状园区规划格局、建筑空间和工业建筑特征,对老厂房进行保护性利旧,是改造全程都遵循的核心理念。
“张家湾镇是千年漕运古镇,要坚持古今交融,突出设计特色,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打造一流的特色小镇。”这是北京市对张家湾镇规划建设的要求。
自规划伊始,张家湾设计小镇就坚持“承接副中心控规,打造国际设计与文创产业聚集区”的规划原则,构建“双轴引领、一核驱动、联动拓展”的空间结构,并采用“毯式街区”的老工业更新模式,把公共空间像毯子一样打开,实现建筑室内空间与城市开敞空间的有机融合。
北京建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全胜介绍,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将主要聚焦设计产业前端研发与创新,融合创研工作室、大师工作室、设计博物馆、设计交流与展示中心等功能。
“高精尖”企业入驻有落户奖励
设计小镇园区硬件投用的同时,软件政策也在配套跟上。在昨天的开园仪式上,通州区政府还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张家湾设计小镇设计与城市科技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办法从入驻奖励、办公用房、企业影响力、配套服务、人才服务等方面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支持。
其中,新迁入的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世界建筑设计公司100强、中国工程设计60强企业,一次性可给予30万元落户奖励。新迁入的知名设计机构(公司)分支机构、知名设计大师工作室,也会获得不同额度的入驻奖励。对新迁入设计小镇且在辖区内租用商业用房的连锁服务企业,给予房租奖励。对新开办的实体书店,也会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不仅如此,符合设计小镇功能定位的100家重点企业可获得租金奖励、装修奖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可获得三年累计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租金奖励和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一次性装修办公用房奖励。《措施》还对“高精尖缺”外籍人才设立了便利措施和“绿色通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