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北京闭幕的HICOOL 2021全球创业者峰会,吸引了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位参赛选手。看一看参赛选手的平均年龄和履历背景,看一看他们所选择的赛道,北京对创业者的吸引力之强,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这并不让人惊讶。这个曾经创造出“中关村奇迹”的城市,当年曾以对年轻创业者无与伦比的包容、海纳百川的气魄和极佳的创业成长环境,吸引了一个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们在这里打下一片天地。
很多人不禁要问,北京的下一个“中关村”最有可能出现在哪里?
北京城市副中心,这个北京大力发展的东部运河之城,已经显露出了这样的潜力。
副中心走出的迪拜世博会吉祥物?
通州已聚集一批特色鲜明的科创企业
今年HICOOL活动的现场,布置了一个圆形的北京展区,由北京各个区的展位环绕而成,用以展现各区在经济发展、创业支持领域的最新进步,吸引创业者和企业的入驻。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展区,正好位于主会场和北京展区之间,人流量十分密集。该展区以“‘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主题,以“人才九有、久有人才,大运十得、实得大运”为推介要点,向公众全面展示北京城市副中心对外开放成果及创新创业政策。
走进副中心的展区,很多人会被一个“性格”幽默、外形呆萌的智能机器人吸引——这位极具亲和力的“社交达人”正是迪拜世博会吉祥物机器人Opti,它在今年10月将以全球亲善大使的身份,承担着在4.3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为192个国家的元首、政要以及2500万游客提供智能服务和互动交流的重任。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机器人的“创造者”,正是落户在副中心的特斯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特斯联”)。
与Opti一同出现在展台上的,还有E02前台机器人、E03法宝机器人以及可以极速筛查体温异常者的AI数字人红外测温系统——该AI数字人红外测温系统由副中心张家湾设计小镇注册企业声智科技研发制造,目前已经在全国3000余家企事业单位投入使用。
此外,刚刚在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上岗的智能自助终端机,也亮相展会现场。这台机器外形看起来有点像是电脑办公平台和柜员机的组合,可以用智能化取代传统模式的人工政务服务,集行政审批事项办理、行政自助服务、社会自助服务于一体,市民使用二代身份证、社保卡、二维码等多种方式可自助办理各类行政便民事项,优化办事程序、降低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能。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首批可办理1722项市级政务服务事项,这台机器就可以办理1431项,未来还将加入区级政务服务事项。
下一个“中关村”?
创业环境UP,创业成本DOWN是关键
吸引优秀的创业者落地生根,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少。而其中最重要的,则是两点。
一曰创业环境。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管是当年中关村的互联网英雄辈出,还是今天人们常说的“沿海地区有经商传统”,都说明创业是讲究群聚效应的、生意是讲究地区氛围的。创业者总是扎堆出现,一个地方要想在未来涌现出一批创业企业,最好现在这里已经能够看到一批创业者。
二曰创业成本。创业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创业成本低的地方,创业者才能更好地施展手脚、无拘无束,如果能够有所助力,那就如虎添翼了。20世纪90年代的中关村之所以能够吸引年轻创业者,和其距离高校接近、公共交通便利、综合成本适宜有很大的关系。
从这些条件来看,北京城市副中心崛起为下一个创业高地,是有可能的。
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已在不声不响之间积聚了大批与北投智慧、特斯联、声智科技一样有闯劲的科技企业,创业者群体的集聚之势已初露端倪。
让这一势头得以保持的关键,则在于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合力,为创业企业创造便利、降低成本。
在降低企业入驻成本、服务企业方面,副中心诚意十足。2019年,特斯联迁入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完成了工商注册和税务落地“双落户”。当时,面对一系列纷繁复杂的落户政策、文件和流程,城市副中心第一时间为特斯联指定了“企业服务管家”,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完成了一站式电子政务落户体验。
在降低交通通行成本方面,北京城市副中心大手笔不断: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交通综合枢纽2024年投入使用后,将是亚洲最大的地下交通综合枢纽,让通州成为联结京津冀的交通枢纽,极大地便利人、物、信息的流通。
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政府先后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金融业发展措施》、《关于促进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通州组团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服务“两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副中心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张家湾设计小镇设计与城市科技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产业政策,为企业和人才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
在对优秀人才的吸引方面,通州区在服贸会上发布的信息显示,将参照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最优政策给予激励,对重点企业符合条件的人才,在人才住房、交通出行、职业发展、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近日的另一个新闻显示,《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优化营商环境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的356项改革任务。实际上,很多改革已经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先行先试、逐步开花结果。
一个创业企业集聚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个创业成本适宜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个仍在不断改革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否预示了北京下一波创业浪潮的某种趋势?
展区前熙熙攘攘的人流,正是这一答案鲜活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