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绿色金融“活水”润泽高质量发展!
日期: 2023-08-14
来源: 今日中国

清晨六点,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的双子塔楼——新光大中心在晨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晨练的居民在滨水步道上健身、跑步;白鹭、银鸥身姿优美地划过水面,一条乌篷船缓缓驶过,将河面上的漂浮物打捞起来。

这座地标性建筑临水而居。近年来,随着水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强,周围的水域还清,生态改善为高质量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绿色资本”,一座“绿色新城”正在这里拔地而起。


运河商务区的新光大双子楼

“绿色”运河商务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位于千里京杭大运河北首,这里的居民谈起它的历史都颇有感情。

“这儿早就是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了!”中关村通州园管委会主任、运河商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林正航告诉记者,600年前,这里曾是京城东部著名的码头,每年约有600万石军粮从南方运抵。据史书记载,清朝末年这里包括票号在内的金融机构将近300家。

如今,以近50万平米五河交汇区为核心形成的运河商务区重点承接和发展总部经济、财富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重点产业,以无污染、占地小、产值高为特点的金融产业再次博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北京银行的财富管理总部等相继落户,运河畔的金融城渐渐崛起。

“目前已有20,679家注册企业入驻,大多数企业都是冲着绿色生态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来的。”林正航说,他们未来的目标是打造一处“国际范儿”的金融高地。

“绿色金融”是运河商务区最具特色的金融板块。所谓“绿色金融”,是通过投融资、金融产品创新等方式为环境保护提供支持,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

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运河商务区要打造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林正航表示,到2035年,这里将集聚金融科技企业超过110家;吸引绿色金融机构落地超过10家;绿色信贷规模突破200亿元;实现碳配额、自愿减排量等累计成交超1亿吨;集聚财富管理机构力争超过200家。

今年,“绿色金融”领域还发生了一件大事:从中心城区疏解、落户于运河商务区的北京绿色交易所已正式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这与我们吸引创新型企业和跨国公司总部集聚的发展战略高度吻合。”

林正航说,“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认为,越来越多的与绿色产业相关的企业、研究院和投资机构会落户这里。”


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式落户城市副中心

“绿色金融”服务发展新需求

“绿色发展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发展总基调。”林正航说,运河商务区的绿色发展又有其独特性,即努力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优越的市场环境,同时把政府与市场决定性作用在具体领域更好地结合起来。 

2021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建设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这些政策基调明确,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此外,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过程中也有大量资金需求和金融服务需求,这又为“绿色金融”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市场前景。林正航介绍,政府正在积极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绿色低碳领域,更好地支持绿色实体经济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以及社会对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的新需求。

比如,水城融合发展是运河商务区的一大特色,这里的水环境治理和改善项目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今年初,工商银行北京通州分行辖属运河商务区绿色支行,通过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审查,成为全国首家通过“绿色网点”服务认证的金融机构。所谓“绿色网点”,指降低网点建设装修、营业服务过程中的碳排放,努力达到网点建设运营“碳中和”。“绿色网点”的理念,体现在绿色建设、绿色运营、绿色宣传等多个方面。截至目前,运河商务区绿色支行已为通州区多个水环境治理及改善项目提供全方位绿色融资支持。


生态宜居的大运河码头旁参加水上运动的市民

ESG产业要素加速聚集

产因城而兴,城因产而荣。继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我们进一步制定了《运河商务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围绕ESG产业赛道,加快形成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构筑运河商务区绿色产业发展的底色。” 

ESG即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的简称,其理念是倡导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三者的因素,是评估企业或经济体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贡献的重要指标。目前,ESG理念已经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中的主流投资决策要素,与运河商务区的绿色低碳产业定位具有高匹配度。

“2022年,我们已经率先启动了全国首个城市级ESG研、产、投一体化平台——‘ESG绿色产业创新中心’项目,加速整体产业逻辑链条的布局,构建全国领先的ESG发展模式、落地ESG数字化应用,全力推进副中心绿色转型升级,”林正航说。 

据介绍,包括北京绿色交易所(绿交所)、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绿金院);中美绿色基金、中欧绿色与创新产业协会;三峡新能源公司、国投信开水环境投资公司等一批以绿色、双碳为特色的ESG产业主体已经在运河商务区集聚。其中,三峡新能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日就突破千亿市值,成为城市副中心首支绿色概念上市公司。

“ESG概念从提出到落地,最关键的助推因素就是产业支撑,运河商务区已经在这条产业链的实业、金融、研究、碳交易等各个关键环节均有布局,集聚效应已经显现。”林正航介绍说,绿色产业主体业务助力副中心实现新发放绿色贷款超100亿元、绿色信贷余额近270亿元,占全区贷款比重超10%,碳配额和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已涵盖重点排放单位约1400家,累计成交超过9800万吨,成交额突破34亿元。

此外,北京绿交所、北京绿金院参与制定的《碳金融产品》《环境权益融资工具》《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三项国家级绿色金融标准已由证监会、人民银行发布;绿交所起草的项目融资及企业融资绿色认定办法,为绿色项目库建设及各类气候投融资工具的跟进,提供了标准指导。

“ESG已成为大家公认的标准。我们将以标准发布、产品发布为引领,面向央企国企提供ESG咨询服务,吸引更多ESG服务企业到城市副中心来,共同推进国家级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林正航指出,“未来,大运河畔必将是一派生机蓬勃的绿色发展景象。”

党政机关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通州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