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区“两区”办会同区“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八个协调工作组牵头部门在城市副中心会客厅召开通州区“两区”工作领导小组“一办八组”工作会议,总结各协调工作组上半年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对标市级相关要求,落实区“两区”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共同研究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金融及高端产业协调工作组
金融业主要指标稳健增长。上半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5.8亿元,同比增长7%,占GDP比重9.8%。我区金融业完成税收16.12亿元,同比增长50.37%,占总税收的12.16%。
绿色金融项目加速集聚。落地全市首笔CCER质押贷款和绿色专项同业借款业务,推动首钢基金发行北京首支百亿规模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Pre-REITs基金),以北京绿色交易所为依托的碳配额和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已涵盖重点排放单位1000家左右,累计实现碳配额等交易量超9300万吨,成交额突破30亿元。
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副中心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个人钱包、对公钱包数量稳步增长,累计交易金额超过1800万元。
政策引领,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编制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规划》,形成28项标杆示范项目清单,其中“京办”、“一网”、数字人民币等7个标杆工程进入实施建设阶段。
加快布局5G,全方位提供通信支撑服务。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区域室外已实现5G信号连续覆盖,行政办公区、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等重点区域已实现5G信号全覆盖。
搭建征信数据共享链平台。北京通州可信信息服务中心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直属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联合研发建设征信数据共享链平台,并实现首笔征信数据共享链跨链交易。
科技创新协调工作组
抢抓元宇宙产业发展先机。出台副中心“元八条”产业政策,率先成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应用场景产业联盟,出台“八个一”创新机制,引入山魈映画、蓝色光标、德火科技等20家元宇宙企业,推进元宇宙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创新设计产业生态。积极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绿色低碳、网络智能、开放融合、共创分享为特征的设计3.0产业新体系。
加速推进重点项目。推进铜牛地块、创新中心、北泡地块、设计小镇智汇园、珠江地块五大地块建设,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建设完成,设计小镇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文化旅游协调工作组
发挥环球主题公园示范引领作用。环球城市大道申报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成功举办2022年(春季)全国消费促进月·北京消费季启动仪式,释放副中心文旅消费潜力,今年一季度,文体娱乐业拉动副中心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
推动重点地块上市。北京首旅城市副中心投资有限公司竞得环球主题公园西北侧地块,地上建筑规模约4.5万平方米,将用于集团总部及下属企业的办公。
推动头部数字文旅和体育休闲企业落地。与全球最大的体育、时尚、娱乐集团Endeavor集团旗下上海巍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汇信智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全球首个Endeavor City城市运动中心落成。
营商环境优化协调工作组
持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国家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要求,将涉企事项实行全覆盖清单管理,同时,开展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工作。
探索开展“管家式”服务新模式。启动重大项目全程代办试点工作,为重点项目落地提供全程跟踪服务;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全程帮办”服务,为119家重点企业开展政务服务全程帮办工作,解决企业需求240件。
全面开展政务服务“体检”模式。组织全区所有对外服务窗口单位主要领导开展“局处长走流程”、邀请10余名企业高管参与政务改革效果“体验官”活动,深入体验出台的新政策、举措、政务服务情况、业务办理流程,着力发现和破解影响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多元发力稳外资、促消费。2022年通州区新增实体首店10家,均为北京首店(含旗舰店)。推动新光大大融城持续提升街区环境,星巴克、巴黎贝甜、Yooyuumi亲子餐厅已经实现外摆。积极推进企业“走出去”,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积极培育服务贸易企业创新发展。
片区建设提升协调工作组
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完成张家湾设计小镇北泡轻钢园区改造项目一期验收。加快推进M101线“轨道+土地”一体化高质量实施。
优化审批制度改革。探索简化社会投资的中小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梨园西小马居住项目,带设计方案参与土地竞拍,取得用地使用权后,短时间进行深化优化设计,核发规划许可手续,全面缩短了项目审批时间。探索不同产业用地合理转化,实施综合用地模式,落地全市首例行政办公用地兼容配套商业项目,实现单体建筑内的行政办公与配套商业的功能复合;文旅区通马路交通枢纽、环球影城北交通枢纽将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和高端商业服务、住宿餐饮产业相结合,进行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建设,实现商办酒店与公共交通设施的功能复合。
招商引资协调工作组
围绕“3+1”功能定位,聚焦六大产业,推进重点项目落地。累计形成“两区”项目库新增项目194个,提前5个月超额完成全年新增项目任务指标。三峡集团二三级总部23家,中石油二三级公司2家落地、1家签署合作备忘录,央企形成集聚效应。推动落地金融及关联项目21个,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引导基金(有限合伙)、北京科创接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金融类产业正在蓬勃发展。首旅集团新总部落户,通马路综合交通枢纽、环球影城北综合交通枢纽、国际人才社区、张家湾车辆段上盖商业娱乐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形成副中心品牌。
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境内外招商推介渠道。举办“踔厉奋发 扬帆远航——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发布4大惠企清单,促成8个重点项目签约。举办北京城市副中心优化营商环境网络推介大会、系列日本企业机构推介会,参与中国-以色列、在京台商调研座谈会、北京“两区”政策海外云推介香港专场等市级推介会,为百余家重点企业推介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营商环境。与东盟、日本、韩国等国行业商协会对接,设立新加坡、伦敦招商联络处,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海外招商服务阵地。
创新招商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实施“全程代办”和“服务包”服务模式,聚焦企业需求提供落地配套服务,完善外商投资投诉体系。为助企纾困,今年拟向75家非金融类重点企业发放扶持资金。
人才领域协调工作组
精细化服务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高水平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打造国际人才社区展厅,持续推进国际人才公寓、国际医院项目建设,为国际人才营造宜居宜业环境。创新人才服务模式,优化一站式人才服务站点,丰富服务内容,为人才提供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外国人居留许可等业务的全流程专业服务,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完善人才创新发展培育体系。持续开展“通州源创”系列创业服务品牌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活动16场,累计参与2万人次。成功指导20余个大学生创业企业融资,在线实时指导创业板服务企业50余家。
宣传协调工作组
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主题报道。重点加强城市副中心“两区”政策解读,策划推出《重磅推介!城市副中心集中发布四大清单!独有立体优势打造国际投资兴业新高地》《城市副中心聚焦元宇宙 引领未来数字新业态创新发展》《两区业界理事委员会成立 城市副中心绘就高质量发展新蓝图》等重要报道。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前夕,刊发《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北京城市副中心框架有序拉开》等报道,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应。开展新闻发布会2次,《上半年城市副中心逆势增长,呈现“三稳三进”》等报道,深入展现“两区”建设重点项目进展。
策划特色主题宣传和集中采访活动。开展“潮涌京津冀 筑梦新征程”——北京城市副中心网络主题活动,主流媒体和商业网络媒体集中探访运河商务区等区域,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1亿次,推出《潮涌京津冀 逐梦新征程|跟着主播打卡运河商务区,看副中心亮眼成绩单》等报道,引发网友热评。截至目前,累计在中央、市级主流媒体刊发稿件380余篇。统筹指导区属媒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新媒体等各平台,加大“两区”建设宣传力度,发布有关宣传报道320余篇。
下一步,城市副中心将继续深耕“两区”建设,深化“五子联动”,打造高水平建设开放平台,在攻重点、破难点上再发力,在抓对标、重细节上再提升。持续发挥好顾问委员会、业界理事委员会作用。举办好服贸会副中心主题日、“两区”建设成果专题发布会等活动,提升城市副中心影响力。搭建平台,赋能企业高质量成长。以政策创新推进项目落地、以强化平台建设促进成果转化、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实效,高质量助推城市副中心发展。